Amzuineu 從入門到風格自由

3 levels to walking home |三個居家搭配階段,陪你從入門走到風格自由

Start

有許多朋友或是讀者常問我:

我要怎麼選,才不會亂?
要怎麼搭,才會好看?

先說好,我覺得這沒有標準答案,比較像是可以慢慢熟練、越住越開心的過程。

這篇文章想分享我自己在蒐集居家空間佈置靈感時,在挑選選物與搭配空間時,會派上用場的心法。

Level 0 # 打造和諧的空間語言

這階段的目標是「穩定」、「乾淨」、「不出錯」,適合剛搬家、還沒確定風格、但想住得舒服的人。

1. 挑一組主色系,並維持在空間中出現 2~3 色就好

例如白 × 木 × 灰,或是 米 × 黑 × 深咖。
顏色少一點,空間會有相對穩定的基礎,後面也較容易疊加單品。

色系選定了,選物就像在選同一組畫筆,不容易失控。

2. 決定你想靠近的風格,但不用全套複製

你可以說「我想靠近日式簡約」或「有點北歐暖調」,
不用追求百分百在什麼風格裡,只要知道你在走哪個方向就好。

最直接的做法,就是先蒐集喜歡的空間照片,再慢慢歸類出其中的共通點:是色系?材質?還是光線的感覺?

這張圖我很喜歡,它是以日式自然感為基礎——木質、米色掉、紙燈和柔軟的光,
但也同時加入了現代感強烈的金屬櫃與透明播放器。有個性,但不衝突;像是風格之中,多了一點自己的選擇。

3. 從「顏色」與「材質」去延伸挑選物件

舉例來說,若你選了木頭和米色的空間語言,那後續就可以挑選:亞麻質感的布類、木紋邊桌、霧面陶器、米色石紋把手等。

這些不會太搶戲,卻能建立一種默默協調的節奏。


Level 1 # 讓空間有個性、但不雜亂

當你空間已經穩定、有主色系、有基本配置後,就可以嘗試進階的搭配方式,讓空間「住得出風格」。

1. 一個空間只挑 1~2 個視覺重點

可以是一張造型單椅、一盞風格燈具、一個鮮豔抱枕、或是一幅掛畫/布。
其他物件則維持低調,讓重點不被稀釋。

這樣搭法很像穿搭裡的「重點配件」,可以快速展現個人特色。

可以找一個色系,讓他成為空間主色,就算有好幾個配件,視覺也可以是清爽乾淨的。

2. 「生活感」是堆疊出來的

將相同類型的東西適度堆在一起,會讓空間顯得自然又有人味

書、掛畫、杯盤這些生活器物,都是很有生活感的配件,可以透過堆疊製造生活感:

  • 書堆在桌上、地上或角落
  • 掛畫、相框不對稱地靠牆放兩三個,或是放超級多在牆上
  • 碗盤、杯子放在層架上

各種生活用品的疊加組合,也會讓空間充滿人氣味,只要物件色彩、大小相似,彼此就會很自然相互映襯。

Level 2 # 自由玩味,讓空間長出自己的樣子

當你更了解自己喜歡什麼,也更熟悉空間的使用節奏後,這時就可以開始不照規則搭配

  • 沙發上永遠堆著五顆抱枕也沒關係
  • 讓家裡角落、桌上都充滿花草也很好
  • 喜歡紅、藍、黃一起出現,就讓他們一起出現
  • 隨著心意,而去擺放自己喜歡的物件(例如喜歡在浴室泡澡時沈澱心情,所以在牆面上放掛畫)

到了 Level 2
你會開始發現,家就是 throw in everything you love !

我覺得當你難以形容是某種風格,但就是好看舒服,
那就是屬於你的家,你自己的 life style!


選物,也是生活的選擇

我一直很喜歡看別人家的佈置靈感,
總能在那些居家角落的分享裡,察覺主人的小心思,發現意想不到的搭配方法,有時甚至會因為一個畫面,興奮地想試試看。

選物不是拼圖,不需要每一塊都對得上。
它是一種對生活的描寫,
住進去,就會慢慢知道,什麼最適合你。

It’s all about having a sense of myself.
與其追求搭出風格,不如練習感受什麼樣的空間最像自己。
你的色彩偏好、生活節奏與動線選擇,
會慢慢帶你長出屬於自己的搭配方式。

如果你正卡在不知道怎麼挑、不知道從哪裡開始,也可以來許個願,我會幫你挑出最適合你家的三樣選物。

☁️ Living pick|選物許願池
NT$1,880 試營運中(至 6/15)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留言告訴我
或分享給正在佈置空間的朋友,一起把生活過得更像自己。

ARIA

Living with softness and structure.
臺北女生,爛漫也務實。
關注都市設計與日常空間的尺度,
偏愛極簡,同時著迷於新舊交織的生活風景。

以生活尺度空間顧問的角色,陪人找回與空間的連結。
用文字練習表達感受,也嘗試用空間回應生活。

合作邀約請來信: amuzineu@gmail.com

發佈留言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